2025年3月31日,“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”在北京盛大舉行。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,聚焦于“綠智”“生態”“創新”三大關鍵詞,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。“綠智”,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,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、低碳環保的基礎上,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,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;“生態”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,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;而“創新”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,涵蓋技術創新、產品創新、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,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,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在大會備受矚目的“場景深耕”板塊上,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專家劉光發表了題為《智慧露天煤礦主要采礦設備的機遇與挑戰》的精彩主題演講。

智慧露天煤礦主要采礦設備的機遇與挑戰
劉光主要圍繞“露天煤礦歷程與現狀、露天煤礦問題與思考、主采設備機遇與挑戰、主采設備未來發展趨勢”等四個關鍵方面進行了匯報。
一、露天煤礦發展歷程及現狀
劉光系統闡述了中國露天煤礦百年發展歷程、當前痛點及智慧化轉型路徑。他指出,我國露天煤礦歷經“單斗-鐵道工藝、引進西方技術、國產化創新”三個開采工藝的發展階段,單斗-卡車工藝憑借靈活性和低成本成為主流,推動年產能突破11.6億噸,但高能耗、高污染和安全風險等問題日益凸顯。
二、露天煤礦問題與思考
當前,我國露天煤礦面臨嚴峻著環境的挑戰,高強度開采導致土地年擾動8萬至10萬畝,燃油設備排放污染、揚塵及地下水破壞等問題突出。面對這一嚴峻現狀,露天煤礦行業亟需向綠色、安全、高效的智慧化目標轉型。
劉光提出“采前透明勘探、采中智能生產、采后生態重構”的全周期路徑,強調通過數字化技術、清潔能源裝備和科學管理,實現開采效率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。
三、主采設備機遇與挑戰
劉光列舉油電混動礦卡、換電礦卡、氫能設備等綠色動力設備解決方案,指出其在降碳、降本上的潛力,但電池技術、氫能成本等瓶頸仍需突破。
在綠色轉型背景下,露天煤礦主采設備迎來技術革命。油電混動、換電、超級電容及氫能礦卡成為行業探索方向,其中混動礦卡已實現節油30%,換電模式將補能時間縮短至3~5分鐘,但氫能應用仍受成本與基建制約。同時,無人駕駛技術加速滲透,礦卡無人化率提速很快,但網絡延遲、車鏟協同不足導致效率僅為人工駕駛的85%~95%,且高額智能化改造成本亟待消化。
設備端創新亦面臨雙重挑戰:一方面,傳統燃油設備揚塵污染占礦區污染的60%~90%,亟需智能抑塵技術突破;另一方面,現有挖掘機、裝載機設計基于人工操作,需重構輕量化、標準化、全流程無人適配的下一代裝備體系。同時,無人駕駛技術雖在礦卡領域初步應用,仍面臨效率損耗、通信穩定性及標準缺失等方面的挑戰。
四、主采設備未來發展趨勢
隨著新質生產力與綠色低碳政策的驅動,礦用卡車將加速向高能電池、超級電容、氫能動力等方面升級,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。安全技術、露天煤礦相應的法規、標準更有利于無人駕駛礦卡下一步的高效運營。
未來十年,“綠色零碳、安全、高效”的智能礦卡將成為露天煤礦的標配,推動行業全面邁向智慧化。

2025 CM GIEI | 劉光:智慧露天煤礦主要采礦設備的機遇與挑戰
來源:匠客工程機械
2025年3月31日,“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”在北京盛大舉行。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,聚焦于“綠智”“生態”“創新”三大關鍵詞,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。“綠智”,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,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、低碳環保的基礎上,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,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;“生態”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,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;而“創新”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,涵蓋技術創新、產品創新、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,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,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在大會備受矚目的“場景深耕”板塊上,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專家劉光發表了題為《智慧露天煤礦主要采礦設備的機遇與挑戰》的精彩主題演講。
智慧露天煤礦主要采礦設備的機遇與挑戰
劉光主要圍繞“露天煤礦歷程與現狀、露天煤礦問題與思考、主采設備機遇與挑戰、主采設備未來發展趨勢”等四個關鍵方面進行了匯報。
一、露天煤礦發展歷程及現狀
劉光系統闡述了中國露天煤礦百年發展歷程、當前痛點及智慧化轉型路徑。他指出,我國露天煤礦歷經“單斗-鐵道工藝、引進西方技術、國產化創新”三個開采工藝的發展階段,單斗-卡車工藝憑借靈活性和低成本成為主流,推動年產能突破11.6億噸,但高能耗、高污染和安全風險等問題日益凸顯。
二、露天煤礦問題與思考
當前,我國露天煤礦面臨嚴峻著環境的挑戰,高強度開采導致土地年擾動8萬至10萬畝,燃油設備排放污染、揚塵及地下水破壞等問題突出。面對這一嚴峻現狀,露天煤礦行業亟需向綠色、安全、高效的智慧化目標轉型。
劉光提出“采前透明勘探、采中智能生產、采后生態重構”的全周期路徑,強調通過數字化技術、清潔能源裝備和科學管理,實現開采效率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。
三、主采設備機遇與挑戰
劉光列舉油電混動礦卡、換電礦卡、氫能設備等綠色動力設備解決方案,指出其在降碳、降本上的潛力,但電池技術、氫能成本等瓶頸仍需突破。
在綠色轉型背景下,露天煤礦主采設備迎來技術革命。油電混動、換電、超級電容及氫能礦卡成為行業探索方向,其中混動礦卡已實現節油30%,換電模式將補能時間縮短至3~5分鐘,但氫能應用仍受成本與基建制約。同時,無人駕駛技術加速滲透,礦卡無人化率提速很快,但網絡延遲、車鏟協同不足導致效率僅為人工駕駛的85%~95%,且高額智能化改造成本亟待消化。
設備端創新亦面臨雙重挑戰:一方面,傳統燃油設備揚塵污染占礦區污染的60%~90%,亟需智能抑塵技術突破;另一方面,現有挖掘機、裝載機設計基于人工操作,需重構輕量化、標準化、全流程無人適配的下一代裝備體系。同時,無人駕駛技術雖在礦卡領域初步應用,仍面臨效率損耗、通信穩定性及標準缺失等方面的挑戰。
四、主采設備未來發展趨勢
隨著新質生產力與綠色低碳政策的驅動,礦用卡車將加速向高能電池、超級電容、氫能動力等方面升級,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。安全技術、露天煤礦相應的法規、標準更有利于無人駕駛礦卡下一步的高效運營。
未來十年,“綠色零碳、安全、高效”的智能礦卡將成為露天煤礦的標配,推動行業全面邁向智慧化。
敬請關注 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&《今日工程機械》 官方微信
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與《今日工程機械》官方微信